top of page

加拿大配偶担保移民(团聚)

前言:

加拿大公民或者加拿大永久居民(称为担保人),可以担保其配偶、事实婚姻伴侣同居伴侣和子女(称为申请人or被担保人)移民加拿‍‍‍大。

加拿大夫妻团聚移民对于申请方的要求极为简单,不要求学历,不要求工作经验,不要求语言能力,不要求资金证明,只要担保人具有担保资格并且能证明你们确实是配偶关系就基本可以移民成功,所以这类移民的成功率也非常高。

但是,正因为如此简单,所以很多人也在利用相关政策钻空子,而移民局官员则在不停出台新政策堵漏洞。一方面出于人道,要不断扩大适用范围;另一方面,出于严谨,要不断减少造假的可能性。而我们申请配偶担保移民时也远不是“真结婚”还是“假结婚”这么简单。而是需要我们在专业顾问的指导下,认真准备,有的放矢,以确保夫妻团聚于加拿大。

什么是夫妻团聚(配偶担保)移民

加拿大移民,夫妻团聚移民是一种简称,它的正式称谓是“Family Sponsorship”门类下的:“Sponsor your spouse, common-law partner, conjugal partner or dependent child”

可以看到,除了常规意义的夫妻,还有“Common-law Partner”和“Conjugal Partner”两个概念。“Common-law Partner”直译为普通法伴侣,或者同居伴侣。它指的是,不管你们是异性还是同性,必须连续共同生活一年(12个月)以上。普通法伴侣是夫妻团聚移民的核心概念。

因为,只要你能证明你们夫妻是普通法伴侣,即使你们没有结婚证,也会被批准团聚移民。反之,即使你们有结婚证和法定手续/程序,但如果证明你们未满足普通法伴侣中的某些要求,或不能提供共同生活的相关证据,也会被拒绝签发团聚移民。

“Conjugal Partner” 则应译为事实婚姻。也就是说,如果你们因为同性恋、或者原住国的法律或宗教要求(比如无法与原配偶离婚)等不可抗因素造成无法完成法定结婚手续,但你们实际上按“Common-law Partner”的标准和实质在一起生活,那么也可认定你们为夫妻关系,可以团聚担保移民。大家可以看到,“Conjugal Partner”实际上是一种体现人道的夫妻概念的延伸,对一些特殊群体的包容和保护。

夫妻团聚(配偶担保)移民的申请条件

1、配偶担保移民-担保人Sponsor的条件

担保人,就是夫妻双方中已经是加拿大PR永居身份或者加拿大公民的一方。那么符合什么条件才能作为夫妻团聚或配偶担保移民的担保人呢?

Sponsor必须是加拿大公民Citizen或加拿大永久居民Permanent Resident;如果担保人只是PR,则申请担保时担保人必须定居加拿大;

担保人必须18岁以上;

担保人必须出具书面文件,承诺承担婚姻义务,给配偶提供至少3年的全面经济支持;

如果担保人自己就是通过夫妻团聚移民的,那么不管担保人是否已经入籍,都必须在拿到永居身份5年后,才能担保其配偶移民;

如果担保人之前曾经担保过配偶移民,那么只能当其之前担保的配偶拿到永居3年后,担保人才有资格担保其他人;

最后两条是防范假结婚产业化的一个防范措施,一旦夫妻团聚移民申请与这两个情况相关,将会引发非常严格的审查。

还有很多情况也会导致没有资格成为夫妻团聚移民的担保人,比如:

没有依法支付赡养费和子女抚养费的;

申请政府财政援助的(身体残疾除外);

曾经被判性犯罪或家暴的;

未及时偿还移民贷款的;

正在服刑的人员;

已宣布破产还未完成清算的;

这些条款体现的是对被担保人的一种保护,也是对案件真实性的进一步把控。

2、配偶担保移民–被担保人的条件

被担保人就是夫妻双方中,期望通过夫妻团聚移民政策获取加拿大PR身份的一方。

被担保人其实入门条件非常低,移民官需要把握的核心,是你们是否存在合法的真实的婚姻关系。

如果是在加拿大境外结婚的,那么婚姻必须同时满足结婚国家和加拿大的法律要求;

如果是在加拿大境内结的婚,则结婚日期必须在特定时间之后,比如安省要在2004年九月后;

同性或异性的事实婚姻均被承认,但需要证明:同居12个月以上;或者因为不可抗条件而无法同居或结婚。比如所在国不许离婚、不承认同性婚姻、担保人无法到所在国长期居留…

年满18周岁;

在婚姻期间,夫妻中一方与其他人结婚或同居;

夫妻分居超过1年,并且其中一方与其他人成为同居伴侣;

体检合格;

无犯罪记录或已过豁免期;

三、夫妻团聚(配偶担保)移民的申请材料

1、担保人需要提供(以下任意文件的复印件):

移民纸或永居身份确认函IMM 5292 or IMM 5688;

加拿大出生公证;加拿大公民证书或公民卡(双面)

枫叶卡双面;

国外出生公证;

加拿大护照首页;

收入证明文件(近12个月税单、工作或其他收入证明,包括投资收入、利息、租金、福利、养老金等);

申请表IMM1344E 、IMM5481E 担保能力评估or IMM1283 财政评估、IMM5443E;

2、被担保人及其未成年子女需要提供的文件:

护照首页;

加拿大身份文件(如:TRV、Work Permit、Study Permit);

被担保人出生公证;

子女的出生证明;

监护证明文件(离异人士);

收养文件(如有);

无犯罪证明(原件);

申请表IMM0008ENU基本信息表、IMM5406E 家庭成员、IMM5669E履历、IMM5285E同居关系调查、IMM5443E;

注意:申请者最好在一开始就提交无犯罪证明与IMM 5669背景声明(2018年2月起实施)。可加快审批速度。

3、夫妻双方无论是否是“Conjugal Partner”和“Common-law Partner”都建议提供以下证明:

婚姻关系法定证明文件;

联名的银行和信用卡帐户;

共有的房屋产权;

联署的住房合同和租金收据;

共同支付生活开销(特别是水电气通信等)的证据;

家居用品共同购置生活用品和家居用品的证据;

共同的通信地址

联名保单

离婚、取消婚姻关系或与之前同居伙伴断绝关系的证明;

结婚和共同生活的照片、视频资料

旁证和其他同居的证明

最后要说明的是,整个夫妻团聚移民最大的挑战是:

即使你符合所有的条件,移民官只要对婚姻的真实性有怀疑,就可以马上拒绝这个移民申请。要让移民官相信你们的恋情和婚姻的真实。很多时候是在辅助材料上下功夫的。既要有说服力,也要主线清晰,不要节外生枝。

四、夫妻团聚(配偶担保)移民的申请流程和审批时间

第一步是担保人申请担保资格;第二步是为配偶申请加拿大移民。

2016年以前,加拿大境外申请一般是1年半获批,而加拿大境内申请反而是2年多才能获批。这也可能是一种人道主义上的考量。2016年底,加拿大移民部宣布把夫妻团聚移民的审批时间压缩到一年内,从2017年开始实施。目前一般案件审批都在9个月~12个月左右。境内外申请区别不大。

五、夫妻团聚(配偶担保)移民的注意事项

1、关于夫妻团聚移民的婚姻真实性问题

首先请注意,前文所说的,请一定注意保留好共同生活的证据,这是夫妻团聚移民是申请关键。这些证据要足以说服移民官你们是真实婚姻。

很重要的是,即使婚姻是真实的,但只要是“以移民为目的”的结婚,就会被拒。面试时移民官通常会提问:“你为什么来加拿大?你是否在认识你配偶前就有移民的想法?你照这些照片是不是为了移民?你们的票据(如开房,旅行)是不是刻意收藏的?”通过这些问题来考察移民倾向其实并不高明,也造成了很多因为紧张而答错的冤假错案。所以一定要冷静。将回答聚焦于夫妻感情,避免提自己对加拿大的好感和生活在加拿大的意图。对于明显测试性的问题,不要不好意思说标准答案。你的坦诚可能成为移民官的拒签证据。

2、夫妻团聚移民申请-境内递交和境外递交的区别。

加拿大境外递交申请的,如果被拒,可以上诉维护权益;加拿大境内递交申请的则无权上诉;

加拿大境内递交申请的被担保人可以在递交申请的同时获得开放式工签;

如果在境外递交申请,然后申请旅游等目的的访问签,拒签几率很大。最好先申请旅游签后再结婚和递交申请;

如果在境外已办理结婚,可申请探亲签证赴加拿大;

申请人如果居住在加拿大境内,也可以通过境外申请类别的方式申请;期间还可以出入加拿大, 不过移民部随时有权拒绝入境;

3、夫妻团聚移民面试时的注意事项

加拿大夫妻团聚移民有50%以上需要面试,甚至境外申请人也会被要求面试。如果面试让移民官怀疑婚姻真实性,可以马上拒签。很多人认为自己是真的假不了,没有对面试引起足够重视,最终会导致意想不到的拒签。很多境内递交的申请,真实的婚姻,因为面试而拒签不能上诉,是非常可惜的。

面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准备,小心作答。不可随意,也不可慌张。因为假结婚确实很多,导致签证官不堪其扰,难免在审理一些案子时带有主观偏见和先入为主的武断推断。导致其提问苛刻甚至不礼貌。所以,也需要申请人夫妻充分准备,慎重对待,不可因为真结婚就掉以轻心。面试现场也要冷静,识别移民官的用意,与移民官斗智斗勇。

总的来说,加拿大的配偶担保移民一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撑起有效的移民政策。2018年,加拿大移民部制定的配偶与子女担保类别“Sponsor your spouse, common-law partner, conjugal partner or dependent child”的配额是66,000人,并计划以后每年增加2,000人。而我们申请配偶担保移民时也远不是“真结婚”还是“假结婚”这么简单。而是需要我们在专业顾问的指导下,认真准备,有的放矢,以确保夫妻团聚于加拿大。

以上内容部分整理翻译自网络

679 次查看

Comments


bottom of page